最近從不同朋友口中聽到居住在異國的一些心路歷程,雖說每個人都是做好心理準備才來的,自己的選擇自己面對。但是居住在他鄉的辛苦與無奈,真的只有親自體會過才能懂。
說得一口流利英文,擁有豐富的學經歷背景,卻可能因為華人身份而求職不順,或是因為語言問題,而在資源上落後當地人。即使北歐已經算是對外來者非常、非常友善的國家,人民彬彬有禮,但那終究是停留在「有基本禮貌」的範疇內,很多小細節上,仍不如在自己家鄉的自由自在。
更別提注重家庭和私人生活的瑞典,下班後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,line都沒人可聊天(台灣朋友都睡了),晚上6點到12點的這六個小時,可能一句話都找不到人說。若是剛好遇到寒冷的漫漫冬夜,那種寂寞空虛,都是對個人意志力的考驗。
歐洲食物吃沒幾天就開始胃痛,這裡的中國菜不好吃,想要亞洲食物只能自己煮,食材當然受到限制。網購商品常常一等就是兩、三週甚至一個月,我3/25在MANGO下單了件小洋裝,到現在訂單還顯示「運送中」(無奈)。看醫生沒有先預約就等著吃閉門羹,即使預約了,等個十天兩週也是很正常的,有朋友因為脹氣掛了腸胃科,結果要等一個月(胃都爛掉了吧)。這些在台灣習以為常的服務,到這裡卻常常成為叫天天不應,壓垮生活壓力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臉書的特性,讓我們習慣報喜不報憂,結果就是常常被別人誤解「過很爽」。來瑞典半年了,至今仍不時有「在瑞典當貴婦好爽喔」等類似語句傳進我耳裡,長年在中東奮鬥打拼的朋友,也曾在臉書上發表「我沒有過得很爽」的聲明,我覺得很幽默。
是的,來異鄉是我們自己的決定,但我們是在這裡「生活」,有誰的生活是毫無煩惱?大家還不都是在為自己選擇的人生努力打拼。
與其羨慕別人,不如好好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困難,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生活吧!不勇於承擔自己的生活選擇,就算住在人間仙境,也是痛苦的。(因為仙境不會有便利商店)
#下面開放抱怨異鄉生活各種鳥事